厕纸逻辑

i,我是金金,这里是「金金多米说」✨。专注于分享实用经验、财富思维和人生复利的干货。


你有没有想过,一张厕纸的有效使用面积可能只有3成,剩下的7成看似“无用”,但如果没有这7成,厕纸就会失去它的功能——让你“漏一手”。

这个有趣的观察背后,隐藏着一个深刻的逻辑:无论是社会运行还是个人生活,都需要大量的“冗余”来支撑少量的“有效”。 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这个“厕纸逻辑”如何解释社会的运转规律,以及它对个人成长的启示。


1. 社会的“厕纸逻辑”:3成有用,7成冗余

(1)社会分工的“金字塔”

在任何社会中,真正发挥核心作用的可能只有3成人(比如领袖、专家、创新者),而剩下的7成人则是“气氛组”——消费者、普通劳动者、服务行业从业者等。

  • 为什么需要这7成?
  • 如果没有庞大的消费市场,生产者的产品卖给谁?  
  • 如果没有基础劳动力,谁来维持社会的日常运转?  
  • 如果没有“韭菜”,资本市场的游戏怎么玩?  

这7成看似“无用”的人,实际上是社会稳定的基石。

(2)交通系统的类比

城市的马路不能100%被占用,否则会彻底堵死。经济学家称之为“边际效应递减”——当资源被过度利用时,效率反而会暴跌。

社会也是如此:

  • 如果所有人都想当老板,谁来打工?  
  • 如果所有人都想赚快钱,谁来做基础研究?  

2. 个人的“厕纸逻辑”:7成空闲,3成高效

很多人追求“100%努力”,甚至“120%努力”,但现实是:过度压榨自己,反而会适得其反。

(1)为什么需要“7成空闲”?

  • 大脑需要“默认模式”:科学研究发现,人在放松时(比如发呆、散步),大脑会进入“默认模式网络”,这时候更容易产生创意。
  • 疲劳会降低效率:连续工作10小时的人,可能不如工作4小时+休息6小时的人产出高。

(2)如何应用这一逻辑?

  • 时间管理: 每天保留30%的时间用于休息或应对突发情况。
  • 目标设定: 不要排满所有计划,留出调整空间。
  • 心态调整: 接受“不完美”,允许自己偶尔“躺平”。

3. 争议与思考

(1)这7成真的是“无用”吗?

有人会说:“服务行业、普通劳动者也很重要,怎么能说是‘无用’?”  ——这里的“无用”是相对概念,指的是他们可能不直接创造“变革”,但却是社会运转的“润滑剂”。

(2)企业管理中的“厕纸逻辑”

  • 公司需要核心团队(3成),但也需要支持部门(7成)。  
  • 过度裁员(砍掉“冗余”)可能导致系统崩溃。  

(3)教育系统的启示

  • 学生不能只学“有用”的知识,也需要“无用”的探索(比如艺术、哲学)。  
  • 填鸭式教育(100%压榨)可能适得其反。  

结语

“厕纸逻辑”告诉我们:“无用”之用,方为大用。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,都需要一定的“冗余”来支撑“有效”。下次当你觉得自己“不够努力”时,不妨想想:也许那7成的“空闲”,正是让你3成的“高效”成为可能的关键。

你觉得呢?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的“厕纸逻辑”?欢迎留言讨论!


P.S. 如果你对这类“反直觉”的思维模型感兴趣,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【金金多米说】,不断分享财经、社会学的深度思考!

最新文章订阅微信公众号

“金金多米说”微信公众号二维码
“金金多米说”微信公众号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