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从小被教育:“只要努力,就一定有回报。”
但成年后你会发现,拼命的人很多,赚得多的人却不多。你可能身边就有那种人——干得比你轻松、水平也差不多,收入却是你的两倍。
为什么?
因为你能获得的报酬,并不完全取决于你付出了多少,而在很大程度上,取决于你能接受的“最低价格”。
一个能获得高报酬的人,往往不是因为他比你强,而是他不肯低价出卖自己。
❝ 市场只会按你开的最低价成交 ❞
想象一下,你去超市买鸡蛋。
一个标价 2 元/个,一个标价 1 元/个。你会选哪个?
大概率是选 1 元的,因为这是人性本能——压低成本,买到最多。
可你想过没有?你在职场上、自由职业市场上,也是被“挑选”的那个鸡蛋。
- 如果你愿意 50 元一小时卖出你的时间,没人会主动给你 200 元;
- 如果你习惯免费出内容、接低价项目,不敢谈钱,市场就会把你归类为“廉价劳动力”。
你给自己的底价越低,吸引来的就越是不愿意付出的人。
你说自己值多少,世界才会回应你多少。
❝ 真正值钱的人,都敢为自己开价 ❞
很多人习惯“先做着再说”:
- “刚开始,先少点吧”
- “你看着给”
- “我怕报价太高没人要……”
这些话听起来谦虚,其实是一种自我压价。
你开口那一刻,就决定了别人如何看你。
如果你都不敢为自己定一个“体面的价格”,别人也不会为你留出尊重的预算。
反过来,你有没有见过那些敢报高价的人?
- 说 2000 元就 2000 元,不议价;
- 不接低于底价的项目;
- 谈合作就先讲清楚收费标准。
他们收入高吗?不一定立刻就高,但有一个长期结果是确定的:
他们不被消耗、不被白嫖、不被榨干——反而会被信任、被尊重、被优先考虑。
因为他们的底价,就是价值感的底线。
❝ 收入高低,不在于你值多少,而在于你“说”自己值多少 ❞
请认真想想:
你是不是曾经因为不好意思谈钱、担心客户流失、怕显得太“功利”,就默默把价格压到最低?
但结果呢?
- 你越便宜,客户越挑剔;
- 你越讨好,回报越微弱;
- 你越低头,别人越觉得你理所应当。
你没换来理解和尊重,只换来了“习惯性压榨”。
真正打破这个循环的第一步,是勇敢说出:
“这是我的底价,低于这个数,我不做。”
说这句话,需要勇气,也需要底气。
但这是你获得更高报酬的起点。
❝ 相信你身边一定有这样的人… ❞
你一定也见过这种人:
工作能力看起来很一般,但总是在跳槽,每次跳槽工资都能涨一截。
你可能不理解:为啥他没你努力、没你能干,却总拿得更多?
其实他没什么魔法,只是做了一件事:
他不断地在提高自己的“底价”。
他敢要求、敢跳槽、敢换平台、敢涨价。
他敢说:“我不再是之前的价格了。”
所以市场也慢慢回应他:“那我也给你匹配更高的待遇。”
反过来看自己:
- 你是不是已经三年没提过一次薪水了?
- 你是不是从来不敢换工作,因为怕找不到更高收入?
- 你是不是接项目永远不敢开口,怕被说“狮子大开口”?
所以不是你不优秀,而是你从没主动为自己“涨过价”。
✅ 给你一个小练习:
请写下:
- 你目前提供的服务 / 能力 / 工作内容;
- 你真正希望收多少钱,才觉得值;
- 你现在给自己定的价,是不是远低于这个数?
然后试着在下一个机会里,把你的价格提高10%~20%,看看会发生什么。
哪怕对方拒绝你,也没关系。
你正走在建立“价值底线”的路上。
最后我想说
你能赚多少钱,不是你有多努力,而是你最低愿意收多少钱。
你给自己的“最低定价”,决定了别人给你的“最高待遇”。
别再说:“我只是想多积累一些经验。”
你积累的不只是经验,也可能是在训练别人贬低你。
从今天起,请为自己开个像样的价。
📌 如果你正在走在自由职业、创业、内容创作,或者职场打工的路上:
无论你是自由职业者、内容创作者,还是在公司里认真打拼的职场人,这个时代有一个共同的挑战:
如何为自己“开价”,让别人尊重你的价值?
我正在筹备一门实战课程,专为 长期被低估却不甘心 的你而设计:
- 自由职业者:如何拒绝白嫖,建立稳定收入系统?
- 创作者:如何从输出走向变现,不再被平台定义价值?
- 职场人:如何谈加薪、谈晋升,跳槽时为自己赢得更高溢价?
- 创业者:如何通过定价提升品牌定位,吸引对的人?
如果你也在思考这些问题,可以关注我,或者GZH后台回复【学开价】,了解课程信息。
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启发,欢迎分享、转发给身边的朋友。